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对于学校而言,教育的现代化离不开先进的办学条件和教学设施的,但更离不开、更重要的是学校文化。学校文化是学校发展的灵魂,传递着一个学校的教学理念和办学思想,是凝聚人心、展示学校形象、提高学校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在学校的建设与发展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以文化人
学校文化建设不只是关注学校的环境布置和校园绿化,也不只是关注学校的文体社团活动,而是关注学校成员的思想观念(尤其是其中起决定作用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因此学校文化建设的过程,是学校成员从社会发展要求和学校文化使命出发,对学校成员所应共同遵循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的积淀、选择、凝聚、发展过程。
核心文化
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确立核心文化是学校文化建设的根本。一提到学校文化,人们就会自然地想到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还会想到课程文化、课堂文化、管理文化等等诸多方面。但是物质不等同于物质文化,制度不等同于制度文化,课程、课堂、教室等等莫不如此。这些,只是学校文化大树上的繁枝密叶,核心文化才是树的根基。
学校是育人的地方,只有明确了核心文化,才能解决“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才能让广大师生明白“到何处去”。没有了核心文化,一切都将成为无本之木,难以生存。
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外化于行”易,“内化于心”难。学校文化建设最重要的恰恰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化于心”。一所学校,只要有了资金支持,一两年的时间就能够“旧貌换新颜”;如果需要,一两天的时间就可以做到让“每一面墙壁都开口说话”,标语、口号满校园。但“把自己的思想装进别人的脑袋”是世界上最难的事,因为文化建设是在塑造一个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灵魂。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破解“内化于心”难题,首先要解决“培养什么人”的问题,根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需要,明确办学理念、培养目标、办学目标,以及校风、教风、学风等,构建起完整的学校隐性文化体系;其次是解决“怎样培养人”的问题,通过德育、课程、课堂、管理等学校教育的全覆盖,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潜移默化中实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聚奇广告,只为提升您的文化品牌价值而努力!
全国服务热线:020-85511713 QQ:290363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