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城附近品茶_100元附近联系方式,快餐200一次vx价格范围,快餐200一次vx价格范围

全国咨询热线: 020-85511713139-2876-8168
行业动态

新时代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创新需要树立“痛点思维”

文章出处:   责任编辑:转载人气:-   发表时间:2024-08-28 16:00

青年强,则国家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已成为新时代我们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具体目标。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为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充分实践依据。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创新与实践发展总是建立在对于具体矛盾的准确把握基础上。思想政治教育既是一个发现矛盾的过程,也是一个认识矛盾的过程,更是一个解决矛盾的过程。在现实生活中,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矛盾往往表现为一定的痛点和难点,只有准确把握这些痛点难点并加以妥善解决,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才成为可能。由此,新时代创新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多点“痛点思维”,这既是理论的需要,更是实践的需要。

新时代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创新,需要准确把握“谁之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追求和实践旨归。“痛点思维”首先体现在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对象即受教育者的准确把握上,离开对于教育对象的认识和把握,再好的方法和途径,也可能成为无的之矢。对“谁之痛”的准确把握,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自觉的充分体现。事实上,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会因主客观原因而存在一定的沟通不顺畅、交流不充分、共鸣难形成等问题。但是,由于教育者作为先受教育的群体,其在理论素养与实践经验方面,对于具体情境下的受教育者存在一定的“势能”,往往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权和话语权,所以受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所存在的差体验、不满意才是“谁之痛”的关键。由此,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必须着眼于受教育者的实际,运用辩证的思维,发展的眼光来审视受教育者,力求准确把握他们的认知规律和接受特点。因为,每一时代、每一情境中的受教育者才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对象,即具体的现实的个人。在教育过程中,对于受教育者应当避免抽象化理解,从受教育者出发而不是从主观臆想出发,是破解思想政治教育痛点的前提。

新时代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创新,需要清晰描述“痛什么”。“痛什么”是对哪里痛的通俗表述,是思想政治教育者问题意识的充分体现。教育对象确定后,找出痛点就成为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一环。在人类社会处于阶级存在的阶段,一定社会的思想政治教育总是承载着一定阶级的教育目的。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实,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主义属性,即不能用脱离于现实的素材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就现阶段而言,作为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结晶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要求。而这种内在要求与受教育者的个体需求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这是思想政治教育中痛点形成的焦点。事实上,受教育者因生活、学习、文化习俗、心理素质等差异,其在思想、政治、道德、法制等方面的需要也会有所不同。对于合理的需要,应当尽量的给予满足;对于不合理的需要,则需要加以引导。对于“哪里痛”的精准描述将为实践中解决这一问题提供认识前提。当然,受教育者的需要还可以概括为行为意义的肯定、道德评价的支持、实践方法的指引等等。如果在这些方面,受教育者不能获得科学及时而有效的教育引导,那必然会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痛点”的集中区,而这些“痛点”也正是实践中需要着力加以解决的。

新时代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创新,需要科学解释“为何痛”。“痛什么”或曰“痛在哪里”是思想政治教育痛点在现象上的表述,而“为何痛”则需要从根源上探究现实痛点形成的机制机理??梢运?,科学解释“为何痛”,是新时代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要求,体现了教育者的认识水平。探究“为何痛”的问题,需要将“痛什么”的客观表述置于教育主客体关系的交互性视域中来理解。一般说来,思想政治教育痛点形成大致有三种情形。一是知识不全面之痛。当今时代,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文化交流日益广泛,价值碰撞日渐深入,没有相对全面的知识体系,便难以在这种变动格局之下求得问题之解。思想认识上的问题得不到解决,日积月累甚或突发畸变,便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痛点。二是方法不科学之痛。社会生活丰富多彩,社会问题日渐增多,反映到人们的日常学习生活当中,就成为思想之困、价值之困或者生活之困,为摆脱困境,必然需要科学方法的指引。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在解决自身或相关主体在思想政治道德等方面的问题时,往往由于方法不科学而形成困局。三是能力不够强之痛。作为现实中的个人,教育者与受教育者认识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其能力的培养和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而现实问题并不是以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主体能力为依据的。现实问题的多样性,与教育主客体的能力往往存在一个“时间差”,表现出来就是痛点。缩小这种能力与问题的“时间差”的过程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过程。

新时代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创新,需要善于求解“痛方程”。在实际教育过程中,仅仅把握了教育对象,描述了现实痛点、揭示了痛点形成机制是不够的;着眼于受教育者实际教育体验的痛点思维,只有有效破解了“痛方程”,才能得到完整的呈现。破解“痛方程”需要方法论自觉,这是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能力的体现。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而言,求解“痛方程”需要消除内容上、方法上、师资上、机制上的一系列痛点。

一是教育内容上的创新。内容决定形式。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承载着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体系。如何将内容体系有效的转化为教材体系、教学体系,并最终转化为学生的知识体系和价值体系,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这就要求教育者们在实际工作中,充分理解课程的教育目的,准确把握课程教学大纲,注意结合受教育者的学习生活实际,通过细致推敲,形成具有现实针对性的教学内容。真正做到不脱离于大纲,又不拘泥于大纲;规定内容不遗漏,自选内容有特色而扣主题。同时,还要注意充分发挥科学教育的德育功能,着力实现由“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的转变,形成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格局。

二是教育方法上的革新。方法也是形式,形式服务于内容。传统灌输式授课、理论说教等已经难以收到较好的教育效果。加之,思想政治理论课所特有的知识体系,其在理论形式上的抽象性,使得教育者们面对00后乃至未来的10后时,往往感到经历、感受、知识、情怀等等都“不在一个频道上”。这种现状必须改变。当前,科学技术的发展,已经使多媒体数字化教学成为可能。思想政治教育应当合理借鉴MOOC、反转课堂等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尝试主客体之间的有效转换,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自主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做到规定动作不走形,自选动作不离题;应当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将对学生认知规律与接受特点的把握运用到教育过程中。

三是师资队伍上的更新。广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并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会自主形成;其总是在一定的家庭、社会、学?;肪诚率艿浇逃纬傻?。就高校而言,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离不开师资队伍建设。师资队伍的建设,首先是要更新现有师资队伍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学生总是在变化,且带有阶段性特征;社会总是在发展,且具有时代性特征。我们不能期望用一成不变的理论体系去掌握学生,也不能期望用灌输的方法将学生的头脑填满抽象的道理。其次是及时结合实际补充师资。现有师资整体上的知识储备、知识结构、教学能力等都要作为补充师资的重要参考。应当从整体上去把握师资队伍建设,注重教学团队知识结构的优化,相互补充,力求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出整体效能。

综上,如果新时代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痛点思维”可以概括为一个公式的话,那就是,“发现痛点—认识痛点—解决痛点—获得认可”??梢运担銮渴芙逃叩幕竦酶泻腿贤?,是消除思想政治教育痛点的关键。

(注:本文系转载,作者:武彦斌,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张洁,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